| 入会申请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国际交流研讨会暨首都海智创新链接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3-12-06 16:21:53 来源:管理员
1300

“双碳”目标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能源体系中关键组成部分,对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指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围绕储能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攻关。

为推动储能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北京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11月26日,北京能源学会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组织召开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国际交流研讨会。来自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八位国内外储能领域专家学者、创新企业代表围绕多项新型储能技术开展交流。

英国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张童童教授,作为国际多个清洁能源相关期刊的青年编委,做了题为《Next Generation Liquid Air Energy Storage: Contribution to Net Zero》主题报告,分享了下一代液化空气储能促进净零排放的最新研究成果。张童童教授介绍,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主要分为充电与放电两个部分,充电过程将电力以液态空气形式存储并回收压缩产生的热量;放电过程中液态空气通过加压、汽化和过热等过程释放电力,同时回收利用高品质的冷能。相比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液态空气的储能密度高,布置位置灵活。

石家庄铁道大学折晓会教授,作为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要从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存储研究,做了题为《液态空气跨季节存储理论与实验研究》主题报告。会上,折晓会教授介绍了新型液态空气储罐和设计原理,同时分享了CFD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

北京建筑大学熊亚选教授作为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储能科学与技术》特邀主编,做了题为《固体废弃物碳捕捉低碳复合储热技术探讨》主题报告。固废生产、运输、处理过程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并且会污染周边环境。会上,熊亚选教授围绕碳捕捉对固废及复合相变储热性能的影响、固废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江苏大学赵彦琦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定型相变储热材料电池热管理》主题报告,分享了基于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构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技术。

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李树胜高级工程师做了题为《大功率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主题报告,介绍了大功率真空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及市场应用。大功率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通过真空磁悬浮条件下实现“电能-动能-电能”之间高效相互转换。这种系统适合大功率频繁充放电、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能量转换效率高、低损耗、低维护、可精确测量和控制。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目前已在数据中心、半导体工业生产线、智能建筑等新能源储能调频、电力调峰调频与航天电磁发射等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工研究所王腾月博士做了题为《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太阳能空气集热相变蓄热系统研究》主题报告。

会上,王腾月博士分享了一种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分体式真空管太阳能空气集热-相变梯级蓄热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应用于冬季北方农村日落后的房间供暖,使建筑清洁供暖领域高效、低成本运行成为可能。

华北电力大学王一博博士做了题为《基于微纳流体的储能技术及其尺度效应》主题报告。王一博博士从纳米液滴研究面临的挑战、纳米液滴的最大铺展直径、飞溅模式行业机理、主导作用力的分区准则,以及微纳液滴的尺度效应及定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北京科技大学徐钱副教授,作为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做了题为《时空多场耦合能质传递及学科交叉创新驱动》主题报告。分享了在新工科融合领域,纳米-微米-宏观跨尺度能质传递模拟求解方法改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工业过程的协同优化控制及应用。

与会人员通过思想的碰撞,交流储能技术前沿进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促进创新与发展,探索推进国际合作。下一步,学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实现国内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

1701850869269776.jpg

1701850869207584.jpg


学会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双翼街383号

联系电话:联系人:李忠武 010-55591139 15811266875

公共邮箱:bjnyxh2020@163.com

京ICP备202103970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025号

微信公众号:bjnyxh